9月16日,在阜平縣色嶺口食用菌產業園區裝有LED增光設施的大棚內,色領口村的村民在采摘香菇。 張建堂攝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白增安)今年以來,物理農業(邯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革命老區阜平縣太行山食用菌研究院合作,在該縣發展現代食用菌香菇種植產業精準扶貧項目中引入“LED光能技術”與“風肥調溫技術”等科技含量高的物理農業,在國內開創了物理農業技術應用于食用菌香菇種植產業的先河,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探索出一條物理農業技術扶貧的新路子。
9月16日,記者在阜平縣色嶺口食用菌產業園區的一個大棚里看到,菇農宋國軍正帶著人采香菇。與普通香菇大棚不同的是,他承包的大棚中,安放菌棒的架子上有一排排的燈管,燈管散發出淡紫色的光。
阜平縣色嶺口食用菌產業園區目前使用LED植物生長燈的香菇示范大棚面積有4萬平方米。圖為大棚內景。 張建堂攝
“這一排排燈管作用大著呢,光照后蘑菇品質提高了,白光面一級菇產量增多,產量能提高30%以上,一級菇和二級菇一斤能差兩塊多錢,通過食用菌增產專項技術,我承包的這個棚一年就增加收入近兩萬塊錢。”宋國軍高興地說。
據物理農業(邯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駐阜平縣推廣實施三種不同光譜的食用菌增產專項技術負責人馬冠軍介紹,“LED光能技術”與“風肥調溫技術”能通過物理技術和農業生產的有機結合,結合聲、光、電場相關科技,明顯提升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該項技術根據在阜平縣色嶺口食用菌產業園區60個香菇大棚兩年多的對比實驗,使用LED植物生長燈能使香菇的品質和產量能提高30%至50%。其中藍光的作用尤為明顯,出菇的時候,光線對菇柄的粗細、菇帽的厚薄均有影響,而科學利用LED照射技術,可以為香菇生長提供足夠的光源。
阜平縣色嶺口食用菌產業園區目前使用LED植物生長燈的香菇示范大棚面積有4萬平方米。圖為大棚外景。 張建堂攝
“冷光源技術在香菇栽培上很有前途,尤其在夏季高溫季節,菌棒出菇階段需要散射光,如果把遮陽網去掉以后,光進來了熱量也就進來了,不利于香菇的生長。如果我們采用冷光源技術,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這項技術如果在香菇產業大力推廣后,能夠提質增效,增加菇農收入,助力精準脫貧。”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副研究員李術臣對記者說。
據了解,阜平縣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食用菌產業該縣確定的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現代化和土地集約化經營水平,助力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預計2017年底總投資將達21.5億元,全縣13個鄉鎮食用菌基地面積達到3.2萬畝,總棚數5.6萬個。
“色嶺口食用菌園區目前使用LED植物生長燈的香菇示范大棚面積有4萬平方米,通過對比示范大棚生產的香菇品質和產量都有明顯提高。實踐證明LED照射技術在香菇種植中的運用是成功的,下一步我們將在全縣食用菌產業第三代大棚對這項新技術進行推廣,使更多的菇農種植戶受益,實現穩定脫貧。”阜平縣農業局辦公室主任楊志國說。